展開(kāi)全部
咖哩起源于印度。“咖喱”一詞來(lái)源于坦米爾語(yǔ),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shuō)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 ),由于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yǔ)中,“Kar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蒙恕兒帝國所統治過(guò),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lái)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fēng)格直到現今。 一般說(shuō)法在南印度,curry是一被英語(yǔ)化的拼法,在南印Tamil Nadu省CURRY則被拼為KARRI,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或是面包的一種主食。亦有另一說(shuō)法,此字在十四世紀古英文就已存在于烹調文獻中,被拼為CURY,是源自于法語(yǔ) cuire (意譯為煮)。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r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xiě)下這么一段話(huà):在印度curry一詞,并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zhuān)指的是普遍存在于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lèi),把包含著(zhù)姜、大蒜、洋蔥、姜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干燥香料以油炒香,并加入洋蔥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并沒(méi)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黃等。 咖喱粉的做法:姜黃300克, 白胡椒65克, 小茴香35克, 桂皮40克, 姜片10克,大料20克, 花椒10克, 辣椒20克(辣椒用量可根據個(gè)人口味加減或不用,不用的話(huà)用20克香菜籽), 用以上8種原料磨粉拌勻即成。(黃姜粉、辣椒粉、南姜粉、香茅粉等幾乎是必須的。檸檬葉、咖喱葉、茴香等也是常用的。 ) 檸檬葉、咖喱葉、茴香等也是常用的。 咖喱醬的做法:火腿丁、肉末,紅蘿卜丁、馬鈴薯丁~還有剛才配置的自制咖喱粉~油適量、 高湯2碗半、醬油1匙 、鹽1/2匙 做法: 1. 將咖哩粉以乾鍋小火慢慢炒香,盛起備用。 2. 鍋內倒油,放入肉末及素火腿炒香后,加入醬油拌炒。 3. 加入蔬菜如紅蘿卜、馬鈴薯等炒炒,再倒入咖哩粉拌炒均勻后, 倒入準備好的高湯慢燉, 將所有材料煮軟,水剩1杯半左右。 4. 加鹽,起鍋前以面粉勾芡。 咖喱的種類(lèi)很多,有紅、青、黃、白之別;食用咖喱的國家很多,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lái)西亞、日本、越南等。卻不知道不同國家、不同咖喱到底有何不同。直到集合了被采訪(fǎng)廚師的各種介紹,才理清個(gè)中端倪。 咖喱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lái)到亞洲時(shí)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fēng)格和吃法。
各國的咖喱各有什么不同?咖喱起源于哪里?配料是什么?哪國的咖喱最具有特色最好吃?
2021年12月17日 00:52:0480
上一篇: 東南亞咖喱的本質(zhì)區別在哪里?
- 發(fā)表評論
-
- 特別關(guān)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guān)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fēng)景的句子
128 0